王永慶的御醫
|
天行健, 君子以自強不息。
王永慶的御醫
|
什麼是骨刺?
「骨刺」是經常出現的名詞,但常被誤解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蕭逸民解釋,所謂骨刺,就是在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所產生的贅生物,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尖刺突出物一樣,因此稱之為骨刺。
骨質為何會增生?
位在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何會「增生」呢?關節是骨骼間相接之處,彼此之間有軟骨做為襯墊。當關節之間的軟骨因為長期負重、承受壓力,導致軟骨磨損,關節邊緣的骨質會增生出骨贅,以增加關節之間的穩定度。
哪裡容易長骨刺?
負重的關節比不負重的關節容易長骨刺,膝關節就比肘關節容易長骨刺;活動度大的關節比活動度小的關節容易長骨刺,例如腰椎就比胸椎容易長骨刺。
不同部位骨刺可能的影響
頸椎:蕭逸民指出,由於不像胸椎有肋骨的支撐,又須負擔彎、仰、及旋轉運動,較容易發生退化,過度的扭腰擺臀或不停的轉頭運動,就像是過度的勞動一樣,會讓頸椎有骨刺增生。頸椎部位的骨刺若壓迫到頸神經,會造成該條頸神經負責的部位麻木疼痛。
腰椎:骨刺會讓患者出現下肢麻痛無力症狀,影響行動。
膝關節與髖關節:骨刺的產生多因關節退化,主要症狀是膝關節活動時,如蹲、跪、上下樓梯會感到疼痛,患者久坐久站或剛睡醒時會有僵直感,嚴重時膝關節也會積水腫脹,外觀上可見到膝關節腫大、變形。
痠麻、肌肉萎縮:骨質的增生會占據原有的空間,如果周圍正好有神經,就會被骨刺壓迫,造成痠麻無力,甚至肌肉萎縮等神經症狀。
疼痛:骨刺會增生就是因為軟骨已被磨損,所以也會出現疼痛症狀。
如何避免骨刺增生?1.適當的體重:不要過胖,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量。
2.適度的運動:不要過度激烈或時間太長,以避免軟骨磨損。
3.正確的姿勢:保持正確的站姿及坐姿,彎腰駝背或坐姿不良,都會增加脊椎的受力,長期下來會引起脊椎骨刺增生。
4.避免提重物:尤其是彎著腰提重物時,脊椎承受的負荷更大。
5.低頭別太久:勿長時間低著頭或歪著頭做事;使用電腦時間不要太久,注意姿勢,以減少頸椎的受力。
6.上下樓適度:經常性上下樓梯及蹲下站起等動作,會增加膝關節的磨損,進一步引起骨刺的增生。
蕭逸民指出,椎間盤突出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,當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,或經年累月的壓力時,使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,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,而壓迫到神經,稱之為椎間盤突出症,與上述「骨刺」為骨質增生是兩種不同的疾病。
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有:
1.年齡:30歲以後椎間盤彈性減少,功能較差。
2.反覆性的創傷:例如常提重物,跌倒時屁股或背部著地,長期不良的姿勢及出力。
3.肥胖:體重過重,腰椎承受壓力大時。
4.職業:久站、久坐或須付出勞力多的人容易有此毛病。
椎間盤突出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包括下背部疼痛,尤其在腰部、臀部及腿部;脊椎活動會受限制,像是彎不下腰、行走困難及肢體會有麻木感;若突出發生在頸椎,則會有肩痛、頸部及手臂疼痛,手部會有無力感,肌肉也會有萎縮情形。
值得注意的是,過去文獻報告,雙磷酸鹽類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多是齒槽骨壞死,而造成大腿骨折的案例,在台灣則是首次發現。
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于振東指出,最近有一名67歲的乳癌患者,因左大腿持續痠痛無力三個多月,由該院血液腫瘤科轉至骨科門診,經X光發現在近端股骨有一條水平骨折線,由外向內延伸,且外側的皮質骨有增生現象,類似「鳥嘴」的結構。
由於該婦人曾接受乳房手術,並大腿痠疼,原本以為屬於骨轉移,因而以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,初期以「雷狄亞」(Aredia),後來改用效果更強的藥物「卓骨祂」(Zometa)。但因未改善,轉到骨科後,于振東為其手術,才從病理報告發現,它並非乳癌轉移,而是應力性骨折。
于振東表示,國外曾發表,長期使用靜脈注射型雙磷酸鹽類的病人,會導致罕見卻極嚴重的顎骨壞死,但都是用藥五年以上,而這名婦人只用藥一年多便出現應力性骨折,極為罕見。他認為,主要是該類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的代謝,使得老化、受損的骨質細胞新陳代謝因此停頓,骨骼反而太「脆」,因而產生骨折。
製造骨鬆藥的台灣諾華公司表示,全球雖有兩名病人在注射卓骨祂後也出現脊椎骨折和大腿骨折,但應屬偶發。
2.服藥後應定期追蹤及按時回診,若有骨頭疼痛或口腔顎骨疼痛,由醫師評估是否停藥、換藥。
3.有口腔疾病應告知牙醫師用藥內容,若需拔牙或植牙,應採保守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