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6月11日 星期四

湯匙預防感冒法


 

王永慶的御醫

莊淑旂延年益壽的健康法首度公開


湯匙預防感冒法
感冒是萬病之源,也可能是癌前症狀。預防醫學專家、人稱「防癌教母」的莊淑旂博士,今天首度公開她最新研發的「湯匙預防感冒法」,此法不同於刮痧,重點在預防、避免感冒,只要每天睡前刮1次,徹夜好眠後,可確保向疲勞說拜拜,自然不容易感冒。

在86歲大壽前夕,莊淑旂將她延年益壽的健康法首度完整公開,時報出版公司將這些獨家的24小時自我健康管理秘訣,均收錄在《管好健康活到老》書內。今天在新書發表會上,莊淑旂也首度將「湯匙預防感冒法」的做法及原理,告諸大眾。

所謂的「湯匙預防感冒法」,動作與傳統的刮痧雷同,但原理卻大大? P。首先,湯匙法不需要將衣服脫掉,也不需抹上潤滑油,只要使用一般沒有? }損的瓷湯匙,隔著衣服,! ! 肩胛骨2側由上往下、適度施力地刮,馬上可以感覺到通體舒暢,人瞬間輕鬆得不得了。

 

 




莊淑旂說,傳統的刮砂「有病」才刮,用於急性炎症如感冒、發燒、出汗、中暑後才刮;但湯匙法是1種按摩,強調「今天的疲勞.今天消除」,它可刺激體內淋巴腺新陳代謝活化免疫力細胞 ,即可達到預防感冒的效用。

湯匙法建議每天晚上睡前進行5分鐘,莊淑旂說,這是促進親子或夫妻之間感情和樂的運動。被刮者坐在椅子或床上,2手要伸直到比肩膀稍高之處,且稍微往後一點,全身放鬆、頭不能低下去,而刮者的手則要壓緊在被刮者的身上。


然後使用瓷湯匙在背部2側,緩緩地自上由下刮下來,刮完後再適度使力拍打背部;之後,把被刮者的背部整個往後拉提開來,目的在打開胸部橫隔膜,讓心臟、腸胃、腦部都活化起來。

莊淑旂說,疲勞光靠睡覺是沒用的。使用湯匙法後會發現,愈疲勞的人,刮起來愈舒服,反而不會痛。湯匙法的目的就是要把消除疲勞,如果每天的疲勞不清除,就很容易感冒。1個人若1年感冒到4次,就容易有前癌症狀
在施行湯匙法之前,要先調整姿勢、動作,因為姿勢不正確,效果比較難達成,所以要先矯正身體,練習縮小腹、提肛等。此準備動作依性別、年齡、體型有不同的預備動作,進行湯匙法之前起碼要先做個5到7天。

86歲莊淑旂氣色紅潤自創 -- 博士養生法

高齡86歲的預防醫學專家莊淑旂,氣色紅潤,思慮清楚,她的養身秘訣就是「白天宇宙健康操.晚上湯匙預防感冒法」,每天持之以恆,再搭配健康飲食、規律運動,把體內所有的「氣」給排出來,自然就不容易感冒。




天氣忽冷忽熱,感冒病患近日明顯增加。兼具中西醫背景的醫學博士莊淑旂今天公開示範最新自創的「湯匙預防感冒法」,只要用一個人人家中都有的瓷製湯匙,五分鐘內就能輕鬆擁有健康、遠離感冒!
莊淑旂表示,疲倦是身體釋放的警訊,很多人都以為睡著了就能疲勞全消,但是帶著一身疲勞入睡,不僅容易越睡越累,隔天依然精神不濟,日復一日地疲勞越積越多,器官機能容易衰退,免疫力降低,身體就容易感冒。

 

 

 

2009年6月8日 星期一

姿勢差 愛搬重 骨刺找上你


姿勢差 愛搬重 骨刺找上你

30多歲的唐先生,業務工作繁忙,又愛「逞英雄」幫人家提重物,面不改色提起10幾公斤重的行李箱。天氣一變,就喊著腰間疼痛難耐,一直以為是肌腱發炎,多年下來都吃醫師開的止痛、消炎藥了事。直到有一天疼痛難耐上急診室,醫師幫他照了X光:「唐先生,你長骨刺啦!」

什麼是骨刺?

「骨刺」是經常出現的名詞,但常被誤解,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醫師蕭逸民解釋,所謂骨刺,就是在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所產生的贅生物,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尖刺突出物一樣,因此稱之為骨刺。

骨質為何會增生?

位在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何會「增生」呢?關節是骨骼間相接之處,彼此之間有軟骨做為襯墊。當關節之間的軟骨因為長期負重、承受壓力,導致軟骨磨損,關節邊緣的骨質會增生出骨贅,以增加關節之間的穩定度。

哪裡容易長骨刺?

負重的關節比不負重的關節容易長骨刺,膝關節就比肘關節容易長骨刺;活動度大的關節比活動度小的關節容易長骨刺,例如腰椎就比胸椎容易長骨刺。

不同部位骨刺可能的影響

頸椎:蕭逸民指出,由於不像胸椎有肋骨的支撐,又須負擔彎、仰、及旋轉運動,較容易發生退化,過度的扭腰擺臀或不停的轉頭運動,就像是過度的勞動一樣,會讓頸椎有骨刺增生。頸椎部位的骨刺若壓迫到頸神經,會造成該條頸神經負責的部位麻木疼痛。

腰椎:骨刺會讓患者出現下肢麻痛無力症狀,影響行動。

膝關節與髖關節:骨刺的產生多因關節退化,主要症狀是膝關節活動時,如蹲、跪、上下樓梯會感到疼痛,患者久坐久站或剛睡醒時會有僵直感,嚴重時膝關節也會積水腫脹,外觀上可見到膝關節腫大、變形。

長骨刺有何症狀?

僵硬:由於骨質的增生會減少關節的活動度,所以骨質增生以後,關節會變得較為僵硬。

痠麻、肌肉萎縮:骨質的增生會占據原有的空間,如果周圍正好有神經,就會被骨刺壓迫,造成痠麻無力,甚至肌肉萎縮等神經症狀。

疼痛:骨刺會增生就是因為軟骨已被磨損,所以也會出現疼痛症狀。

如何避免骨刺增生?

蕭逸民表示,隨著年齡增長,關節在長期負重使用之下,都會增生骨刺。但可以透過日常保健,減少骨刺的增生,如:

1.適當的體重:不要過胖,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量。

2.適度的運動:不要過度激烈或時間太長,以避免軟骨磨損。

3.正確的姿勢:保持正確的站姿及坐姿,彎腰駝背或坐姿不良,都會增加脊椎的受力,長期下來會引起脊椎骨刺增生。

4.避免提重物:尤其是彎著腰提重物時,脊椎承受的負荷更大。

5.低頭別太久:勿長時間低著頭或歪著頭做事;使用電腦時間不要太久,注意姿勢,以減少頸椎的受力。

6.上下樓適度:經常性上下樓梯及蹲下站起等動作,會增加膝關節的磨損,進一步引起骨刺的增生。


椎間盤突出 跟骨刺無關啦!

骨刺這個名詞經常被誤用,例如椎間盤損壞造成背痛,會被稱為腰椎長骨刺;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,會被稱為骨刺壓到神經;足底筋膜長期發炎出現鈣化,會被稱為足底長骨刺;肩膀棘上肌肌腱長期發炎出現鈣化,也會被稱為肩膀長骨刺,這些都是誤用骨刺一詞的情況。

蕭逸民指出,椎間盤突出是現代人常見的疾病,當椎間盤受到突然的重力,或經年累月的壓力時,使椎間盤外圍的纖維輪慢慢突出,中心的髓核被擠出來,而壓迫到神經,稱之為椎間盤突出症,與上述「骨刺」為骨質增生是兩種不同的疾病。

造成椎間盤突出的主要原因有:

1.年齡:30歲以後椎間盤彈性減少,功能較差。

2.反覆性的創傷:例如常提重物,跌倒時屁股或背部著地,長期不良的姿勢及出力。

3.肥胖:體重過重,腰椎承受壓力大時。

4.職業:久站、久坐或須付出勞力多的人容易有此毛病。

椎間盤突出患者經常出現的症狀包括下背部疼痛,尤其在腰部、臀部及腿部;脊椎活動會受限制,像是彎不下腰、行走困難及肢體會有麻木感;若突出發生在頸椎,則會有肩痛、頸部及手臂疼痛,手部會有無力感,肌肉也會有萎縮情形。


預防骨鬆下猛藥 唉呀…換來骨折
詹建富

治療骨質疏鬆藥物越來越多,但若劑量過多,反而造成骨折。台灣彰化基督教醫院最近收治一名婦人,在完全沒跌倒或扭傷下,大腿出現應力性骨折,經瞭解後,醫師認為該名病人使用雙磷酸鹽類治骨鬆藥,反而導致骨骼過度「礦化」而易脆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過去文獻報告,雙磷酸鹽類藥物所造成的副作用多是齒槽骨壞死,而造成大腿骨折的案例,在台灣則是首次發現。

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醫師于振東指出,最近有一名67歲的乳癌患者,因左大腿持續痠痛無力三個多月,由該院血液腫瘤科轉至骨科門診,經X光發現在近端股骨有一條水平骨折線,由外向內延伸,且外側的皮質骨有增生現象,類似「鳥嘴」的結構。

由於該婦人曾接受乳房手術,並大腿痠疼,原本以為屬於骨轉移,因而以雙磷酸鹽類藥物治療,初期以「雷狄亞」(Aredia),後來改用效果更強的藥物「卓骨祂」(Zometa)。但因未改善,轉到骨科後,于振東為其手術,才從病理報告發現,它並非乳癌轉移,而是應力性骨折。

于振東表示,國外曾發表,長期使用靜脈注射型雙磷酸鹽類的病人,會導致罕見卻極嚴重的顎骨壞死,但都是用藥五年以上,而這名婦人只用藥一年多便出現應力性骨折,極為罕見。他認為,主要是該類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的代謝,使得老化、受損的骨質細胞新陳代謝因此停頓,骨骼反而太「脆」,因而產生骨折。

製造骨鬆藥的台灣諾華公司表示,全球雖有兩名病人在注射卓骨祂後也出現脊椎骨折和大腿骨折,但應屬偶發。

使用含雙磷酸鹽骨鬆藥須知

1.口服藥物時應坐正,服用後30分鐘內不躺下,以免造成食道灼傷

2.服藥後應定期追蹤及按時回診,若有骨頭疼痛或口腔顎骨疼痛,由醫師評估是否停藥、換藥。

3.有口腔疾病應告知牙醫師用藥內容,若需拔牙或植牙,應採保守療法。